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院校携手开新局 资源共享启华章 ——区中医院赴四川外国语大学开展院校合作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4/3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访问次数:

  2025年3月26日下午,“教育强市区县行”校-医合作专题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博文楼401报告厅举行。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副院长任远一行4人应邀出席。研讨会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语言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重庆市沙坪坝区国际语言脑机接口联合研究院院长姜孟教授主持。

首先,姜孟教授对各位医学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他从师资力量、学科特色、科研转化等方面,对学院在语言脑疾病领域的建设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随后,川外在读博士谭娅为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在语言脑健康领域的最新“研学产”转化成果,详细阐述了该成果的理论原理、转化过程以及临床应用场景,包括在老年痴呆、脑卒中、抑郁症等疾病筛查与康复中的应用潜力。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现场所展示的学校研学产首批成果。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大家围绕该转化成果的功能优化、临床应用推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伉奕主任指出,该成果不仅为认知障碍的诊测提供了新方案,也为认知障碍的传统临床干预与康复贡献了从语言特殊认知管窥一般认知的新思路。由丽娜主任表示,现有成果可用于考察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语言能力衰退,令人开眼界,同时未来可考虑与中医深度结合,进一步提高该成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接着,任远副院长讲话。他强调,“校-医”合作既是医院着力实现科研突破的发展需求,更是响应区域中医药事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他就现有“研学产”转化成果的未来产品形态、落地推广方案、合作机制建立等问题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与构想,“校-医”携手,以期实现从筛查预警到诊疗康复的语言脑健康系列产品全链条研发及应用转化。他特别指出,应充分将中医特色融合到语言康复中,探索构建“语言+针灸”的康复新模式以及基于脑电和分子标记物的语言衰老及障碍的精准诊测体系。他还提出,“校-医”合作可通过共建硕博士点、“中医健康科普高校行”等具体举措,积极打破行业学科双壁垒,实现临床数据与学术资源的双向赋能。通过加强高校与医院的科研协同,共同探索跨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新模式、新路径,构建文医交叉的创新生态,助力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最后,姜孟教授对本次专题研讨会作了总结。他首先衷心感谢与会专家在“研学产”成果优化与下一步合作开展等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他接着表示,“校-医”合作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用力:在临床合作方面,任远副院长提出的“一三五”战略规划蓝图清晰可行;在科研合作方面,“外语高校+医院”的“文医交叉”创新科研模式发展空间无限;在学科建设方面,联合申报“文医交叉”学科专业、共建语言病理学研究生见习实习基地潜力空间巨大。未来,中心和学院将继续深化语言智能学科建设中的“文医交叉”战略定位,积极拓展“校-医”合作生态模式,着力构建“基础科研-技术探索-临床应用”的语言智能新文科、新医科科研创新体系,以语言智能科技创新助力语言脑健康分级诊疗与智慧康养,为实现全民语言脑健康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推动相关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