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伏贴的作用
“冬病夏治”疗法古已有之,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三伏灸),以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夏治)。
二、适用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儿反复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慢性咳嗽,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2.胃肠道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炎、虚寒性腹泻、厌食、消化不良、胃溃疡及其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脾胃虚寒等症。
3.疼痛类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痹症、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风湿、类风湿及慢性劳损引起的关节炎等症。
4.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盆腔炎、乳腺增生等。
5.其他类疾病:疲劳综合征、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失眠、亚健康人群、遗尿、盗汗、长期怕风、平素易于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人群等。
三、禁忌人群
2岁以下幼儿、孕妇、发热、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瘢痕体质、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的市民不宜做三伏灸。
四、贴敷时间长短
一般成人4-5小时,儿童贴敷时间不超过2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五、2025年三伏贴时间表
伏前预贴:7月10日—7月19日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末伏:8月9日—8月18日
末伏加强:8月19日—8月28日
六、开展科室
科 室 |
开 展 地 点 |
咨询电话 |
治未病科 |
门诊4楼—治未病科 |
89068475 |
针灸科 |
门诊3楼—针灸科门诊 中医大厦7楼针灸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
88250115 86194521 |
脾胃病科 |
综合大楼1楼脾胃病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
89068331 |
脑病科 |
综合大楼3楼脑病科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2楼二诊室(脑病科) |
89068332 |
肿瘤科 |
综合大楼4楼肿瘤科中医综合治疗室 |
89068336 |
肾病科 |
中医大厦4楼—肾病科 |
68958580 |
妇产科 |
门诊5楼—妇产科 |
68956660/ 18083023302 |
儿科 |
门诊2楼儿科诊室 |
88251316/ 86194350 |
急诊科 |
门诊1楼—急诊科 |
89068346 |
疼痛科/推拿科 |
杨家坪分院3楼—疼痛科/推拿科 |
88251330 |
老年病科 |
杨家坪分院4楼—老年病科 |
88251373 |
七、温馨提示
1.每“伏”当天及其后两天就诊贴敷效果最佳,一般连续贴敷3—5年。
2.敷贴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海鲜、牛肉、羊肉等食物,以免助生湿热。
3.贴敷时如出现明显瘙痒或有红色丘疹者,应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可给予抗过敏外用药涂擦患处。
4.如有热感或瘙痒,局部皮肤发红为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若皮肤发泡、破溃、渗液者应给予抗感染药物涂擦患处,避免搔扰患处,必要时到医院进行处理